最近,跳水运动员吴敏霞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第一次签病危通知书的经历...
原因是她的老公张效诚吃了3斤小龙虾后,住了一周ICU。
张效诚在视频中谈到:
自己独自吃了3斤小龙虾,喜欢掀虾头,吃里面的那个黄,然后吃完第二天身体出现乏力和发烧症状,在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下,也是没有太在意。
后来还曾经去健身房健身,结果随后病情加重,尿液也变成了酱油色。
医院检查发现肌酸激酶飙升,达到了5613,而一般普通人正常值是176(上限)。得知是发生了一种叫“横纹肌溶解症”的疾病,结果直接住进重症监护病房(ICU)。
因为病情相对严重,吴敏霞作为患者家属还为此签署了病危通知书。
夫妻两拍了这段视频,希望提醒他人,吃小龙虾不要吃虾头,运动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而在视频下方,也有网友留言说,身边亲人也出现过吃小龙虾器官衰竭的。
确实不是个例,有医院7月以来接诊50多例
据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自7月以来,该院急诊科就接诊了50多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皆因食用小龙虾引起。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能证明,吃小龙虾就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但是从医院接诊的病例来看,患者发病前都没有过量运动、没有服用相关药物等,是在吃了小龙虾之后才出现相关症状的。
医生分析,食用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大概有以下3个:
一、小龙虾本身具有某种生物毒素或其他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尽管小龙虾这种外来生物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病害,但并不意味着它不会被感染和携带病毒。
二、洗虾粉的毒素。有些商家为了把小龙虾洗干净而使用洗虾粉,洗虾粉可能也会含有某种毒物。
三、食物添加剂。有的餐馆在烹饪小龙虾过程中为了增加汤汁的鲜味和香味,随意添加人工合成香精,这些成分不详的化工合成添加剂,长期食用还可能损伤肝脏甚至有致癌风险。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去探索论证。
横纹肌溶解症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除了吃小龙虾,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案例。
横纹肌溶解症,有多严重?
专家表示,横纹肌溶解症是由于横纹肌损伤,引起肌肉细胞的坏死及细胞膜的破坏,导致肌酶及肌红蛋白渗漏至血液并随尿排出,尿液呈现血色、酱油色或茶色。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疼、肿胀、乏力等,如没有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横纹肌溶解症的致病因素至今不明,临床推断可能与水产品有关,而且高温烹煮并不起作用,此外这种疾病还跟剧烈运动、意外伤害、饮酒等有关联。
一旦发现全身肌肉酸痛、浑身乏力、小便颜色变深甚至呈酱油色,要警惕是横纹肌溶解,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如果是吃完小龙虾后出现以上症状,可以先自行催吐,肌溶解患者还要大量喝水以防肾损伤,减少活动。
如此看来,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小龙虾可以吃,但记住这4点!
1. 小龙虾头不要吃,富集重金属
当吃小龙虾时,摒弃重金属富集能力强、释放能力弱并缺少食用价值的鳃和肝胰腺,也就是不吃头部,保留腹部肌肉部分,也就是食用“小龙虾仁”,可提高食用安全性。
国内外研究发现,小龙虾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富集特性。在水里生活过程中,富集的重金属污染物一部分会转移到小龙虾的外壳并随脱壳而被转移到体外,而另外一部分则通过鳃或食过程进入体内,在小龙虾的肝脏、肌肉、鳃等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富集。
上海市静安区环境监测站研究发现,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含量有组织差异。鳃中的铜、锌、铬、镉、铅的含量居首位,腹部肌肉中的锌、铬、镉、铅含量最低,螯足肌肉中的铜含量最低。
2. 不要吃街边爆炒的,一定做熟
有些街边大排档的麻辣小龙虾是快炒的,先用油炸,然后用辣椒、花椒等调料快炒后上桌,烹调时间很短,不能保证将小龙虾中的肺吸虫幼虫完全杀死。
虽然现在人工养殖的小龙虾一般没有什么寄生虫,但是也不排除万一,所以还是做熟做透比较好。
3. 吃小龙虾一次不要太多
小龙虾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人体每天能够吸收的蛋白质只有30-50g,约合六七只正常大小的小龙虾所含蛋白质的量。
如果一次食用几十只,过多的蛋白质无法被人体吸收,就会给肾脏带来一定的损害。
因此,建议,爱吃小龙虾的人们适可而止,吃一次别超过七八只,另外每周吃小龙虾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4. 身体蜷缩的小龙虾更新鲜
如果发现龙虾的尾巴是直的,那么这些龙虾就是死虾,千万不要吃。如果是弯曲的,蜷缩着身体的,就表示是活虾,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