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

时间:2021-05-14 06:51:55 来源:98篮球网

李惠堂,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一生中一共打入1860粒进球,作为中国国家队的队长,曾经带领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获得多次远东运动会足球比赛冠军,被誉为“亚洲球王”。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1)

为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带领队员一路靠表演赛门票进行凑钱,最终到达柏林,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拒绝为汪伪政权服务,回乡躲避,建国后贺龙元帅写信专门邀请他担任新中国国家队的主帅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在1976年的德国体育媒体《环球足球杂志》举行了一次世界球王的评选活动。李惠堂与球王贝利(巴西)、英国足球名宿马修斯、阿根廷著名球员迪斯蒂法诺、匈牙利足球名宿普斯卡什,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李惠堂作为一个来自足球不发达地区的足球运动员,为什么能够在西方人主导的项目中获得如此高的声誉呢?

只因为李惠堂在85年前的艰苦岁月中,创造了中国男足的第一次高光时刻,谱写了亚洲足球历史上的传奇,为中国足球运动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6年6月25日

缅甸仰光的一个足球场内,31岁的李惠堂和谭江柏、孙景顺等球员一起在主教练颜成坤的带领下进行准备活动迎战由英国陆军军人组成的英军来复枪队。

训练中,李惠堂看到天空中乌云密布,雷声阵阵,看样子要下雨了,李惠堂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如果下起雨来,这场比赛也就取消了。他看着周围的队友和主教练,脸上焦虑的神情也印证了李惠堂的担心,他们为什么这样焦虑,一旦取消比赛,这场比赛就没有收入。

为什么他们如此看重这一场看似无关紧要的比赛呢?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2)

堂堂的中国国家队为什么要和一支由英国士兵组成的业余球队过招呢?

一句话,为了钱。

为了能够凑齐去柏林参加奥运会的钱。

这个时候已经是他们出国第23场比赛了,他们几个月前从上海出发,途径法属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英属海峡殖民地、英属印度等地参加比赛以赚取路费参加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运动会。

1936年柏林奥运会是中国足球第一次登上奥运会的舞台。

但是这一路充满坎坷,1936年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此时东北已经落入日寇手中长达五年,而日本侵略者根本不满足于已经到手的白山黑水几十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现在他们的魔爪已经伸到了华北一带。而此时的国民党政府非但不派兵收复失地,反而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企图与日本媾和。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3)

蒋介石作为“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集结起数十万部队,忙于所谓的“戡乱”其实是在“剿共”,还摆出一副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来为自己的错误做法进行辩解。而社会、经济、民生的各项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更何况体育职业,虽然在四年之前刘长春作为唯一一名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但是集体项目从来没有踏上过奥运会的舞台。

以李惠堂为首的爱国运动员得知日本队也准备参加本届奥运会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的向中国奥委会提出了要和日本队在绿茵场较量一番的决定。

我们的士兵上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我们足球运动员就是战士,我们要在奥运会的比赛中击败他们,中国人不能输掉气势,不能输掉尊严。

为什么李惠堂等人有这样的底气呢?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4)

因为当年中国足球的水平在亚洲来说是属于一支强队,从1913年开始,中国足球队连续参加了10届远东运动会的足球比赛,除了第一届输给了东道主菲律宾之外,其余参加的九届比赛全部夺取冠军。

在亚洲创造了第一个足球神话。

而日本足球当时无法和亚洲霸主中国队相比,中国队保持着对日本队长达17年的不败战绩。

这一次怎么可以让日本队独占先机。

国民政府表示支持李惠堂等人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奥运会,但是由于国内经济连年下滑,仅仅给予了他们17万法币的资金,与原计划的22万法币还有差距,剩下的这些钱就需要中国足球队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5)

当时候的五万块法币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当年购买力还是很强的,1法币的购买力就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6元左右,5万法币就相当于80万,一般家庭是无法拿出这么多钱的。

再加上当时科技也没有这样的发达,中国到德国根本没有直达飞机,只能通过轮船来到欧洲然后再采用其他交通方式到达柏林。

可想而知,这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有几万公里艰辛的路程。

摆在李惠堂眼前的有两个选择,自筹资金还是放弃资格。

当时中华全国业余田径联合会主席,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团长王正廷发自肺腑的说了一句话极大的激励了中国足球队“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当今世界不做被强者侵蚀的弱者,当视体育为强健身心之常经,当视体育为振兴民族之正轨。”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6)

这一番话让李惠堂得到了莫大的鼓舞,中国足球队也充满了极大的信心。此时李惠堂和中国足球队内心都憋着一口气,为国争光!

李惠堂和其他队友一致通过了一个计划,决定利用这17万法币作为活动资金,通过华人基础比较好的法属印度支那、英属印度、荷属东印度等地进行比赛,一边打比赛一边筹措资金。一路打到欧洲!

实际上当时李惠堂和中国足球队的技术在世界足坛并不是技高一筹的,只因为当时有规定,不允许职业球员参加奥运会,所以当时中国足球队是由来自香港、上海、北京、南京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华裔业余球员组成。

之所以可以碾压一路亚洲对手,是因为当时足球运动还没有在亚洲进行普及,只是在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开展的情况较好。

而中国虽然作为足球运动的前身蹴鞠的发源地,但是和现代足球产生交集也是在1840年之后伴随着大批欧洲人来到中国之后陆续将现代足球运动带到了中国。

当时中国足球发展较好的地区为天津、南京、上海、香港的教会学校里。

在这些人中,苏格兰运动员埃里克·亨利·利德尔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埃里克·亨利·利德尔1902年他出生于天津,他还有一个中文名叫李达。1907年,5岁的利德尔和父母回国上学。中学毕业之后考取了英国名校爱丁堡大学,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学校橄榄球队,因表现突出被入选过苏格兰代表队。后来

代表英国获得过1924年400米跑步奥运冠军,然后他以传教士的名义回到了天津,并且把现代足球也一路从欧洲带到了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7)

李惠堂等人也是通过在基督教学校里学习的缘故才与现代足球结缘。

1936年5月8日,李惠堂带着中国男足踏上了漫漫征程,虽然没有如今国足的排场,气场也略显寒酸。

但是当时作为亚洲霸主的他们,还是受到了东南亚华侨的热烈追捧,每到一处都有当地华侨团体组织为中国男足加油鼓劲。首场比赛前,法属印度支那(缅甸)西贡当地的华侨还专程去寺庙里祈愿,希望中国男足每战必胜。

显然,李惠堂带领中国男足在首场巡回赛中以8-1的比分大胜西贡联队二队,第二天再次以4-1的比分战胜了西贡联队一队。

在比赛前,他们不好意思说本次比赛的真相是为了筹集路费而参加这些水平并不是很高的比赛,而且每次经过一处,亚洲霸主中国队为了能够和当地进行比赛挣钱,故意放水,不敢赢的太多而导致没有比赛对手。没有对手就意味着没有比赛门票收入,没有收入自然而然就会影响接下来的进程。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8)

和现在相比,对每一个细节保障到极致的中国男足相比之下。李惠堂们为了节省费用乘坐最低级的轮船,吃最便宜的饭餐,住在条件简陋的旅馆里,有些时候全体队员20多人挤在一个房间内,所有人打地铺睡觉,他们也没有条件请队医,比赛受伤之后都是自行治疗。

就这样他们还要在平均两天就要踢一场比赛的情况下,一路走,一路踢终于凑够了去德国的参赛费用。

但是让这些小伙子们没有想到的是,国民政府打上了他们的主意。

国民政府知道他们足球队在东南亚地区的事迹,得知他们通过比赛赚了一大笔钱,有自身的造血能力,就从中国男足一场一场的辛苦钱中抽走了一半的经费,用于其他项目的运动员身上。

即使,国民政府为了这次奥运会派出了一支包括田径、游泳、足球等69名运动员的队伍,但是连年的“戡乱”和自上而下的贪污腐败,对文化体育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国民政府一分钱都不想多掏。

李惠堂将队友们召集到一起,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给出一半的收入给国家,让更多的中国人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没有钱怎么办,继续靠自己的双脚挣钱。

一直到七月八日,李惠堂带领中国男足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通过从法属印度支那(越南)、英属海峡殖民地(新加坡)、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英属印度(缅甸、印度)等地先后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不败战绩。

在比赛中李惠堂打进了28颗进球、谭江柏也有18球进账、广东足球名宿孙景顺也为了国足打进了17颗进球。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9)

谭江柏拥有良好的弹跳能力,头球能力出色,所以有了一个“谭铜头”的外号,后来他有一个儿子,就是香港著名歌手谭咏麟,而谭校长继承了父亲的足球基因,也成为了香港明星足球队队长,多次与国内足球交流。

1936年7月23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终于踏上了德国柏林的土地。

李惠堂和中国男足的队员们正沉浸在到达的喜悦中还没有多久,就被德国人浇了一盆冷水。

弱国无外交,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被排挤在世界大国之外,当时的中国远没有如今的国际影响力,自然而然中国运动员们也无法得到重视。

德国奥委会根本不给中国队安排训练场地,球员们只能在住处进行简单的训练和活动。

在德国的期间,队员们舍不得吃肉,只靠面包和白水充饥。

德国的华侨知道了中国足球队的窘境之后,特意请他们去中餐馆连续吃了好几天肘子和排骨给国足解馋和改善生活。

伴随着比赛一天天的接近,作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队长的李惠堂知道,虽然当时的中国足球水平在亚洲数一数二,但是与欧洲强队相比差距十分大。以他们的水平,在比赛中拿到好的成绩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在抽签仪式中,中国队在单败淘汰制的赛制下,第一轮就要和欧洲劲旅英国队交锋。

所以李惠堂和队友们知道,取得好的名次不是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本届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人的体育精神才是最重要的,用自己的表现彻底击碎“东亚病夫”的谣言!

1936年8月6日 17:30 德国柏林陌森体育场

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这是中国足球队第一次站到世界大赛的赛场上。

而对手英国队对本场比赛相当重视,英国球员声称要维护国家荣誉,而对于中国队来说,历经了几个月的长途跋涉,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就是为了这一刻,自然没有缴枪投降的道理。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10)

当时中国驻德国大使陈天放也很激动,通过各种关系组织了600多名中国留学生、旅欧的华侨华裔。为中国足球队加油鼓劲,虽然只有区区几百人,无法与全场8000多外国球迷相比,但是在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为自己的祖国加油,也是让在场的所有黄皮肤的中国人得到了莫大的鼓舞,呐喊声,加油声不绝于耳,让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不禁赞叹中国球迷的热情。

伴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了,中国男足虽然技术上不如英国队,但是中国队毫不畏惧,在场上踢得很主动,和英国队大打对攻,双方在上半场各有破门的机会,但是都没有把握住,上半场只能以0-0的比分互交白卷。

但是下半场开始,中国队的短板就开始出现,由于国内训练水平不高,再加上一路的漂泊,好不容易来到德国之后又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再加上经费有限,吃不好,睡不好,体能不足的短板慢慢显露了出来。

英国队则是利用了中国队体能不足的缺点,加快了比赛节奏,采取了更加主动打法频频利用速度撕开我中国队后防线,最后中国队以0-2的比分遗憾败北。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11)

中国男足的第一次奥运会征程结束了。

中国队虽然输掉了比赛,但是凭借良好的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让欧洲的观众们对东方的这群黄皮肤的中国球员刮目相看。

本次比赛中国队得到了欧洲媒体的大肆赞扬,认为中国足球队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

英格兰足球豪门阿森纳队表示愿意以8000英镑的年薪签下李惠堂为其效力,李惠堂想都没有想就婉拒了阿森纳队的好意,他表示如果为阿森纳效力,就失去了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足球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奥运会的比赛中,中国国家足球队先后接到了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及英国等欧洲国家的邀请,先后与欧洲俱乐部队进行了9场友谊赛。其中不乏现如今的德甲豪门法兰克福,瑞士超级联赛冠军赛维特、荷甲霸主阿贾克斯、当年法甲劲旅红星队等强队。

也就是通过在与欧洲劲旅的比赛中,李惠堂再次得到了加盟法甲球队红星队的邀请,李惠堂以同样的方式婉拒了对方。

这是一支英雄的球队,他们每个人都会被历史所铭记。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12)

1936年柏林奥运会22人大名单(括号内为所属俱乐部)

守门员:包家平(香港南华)、黄纪良(香港南华)

后卫:李天生(香港南华)、麦绍汉(香港中华)、蔡文礼(新加坡中华)、谭江柏(香港南华)

中卫线:梁树棠(上海东华)、梁荣照(香港南华)、徐亚辉、黄美顺(香港南华)、陈镇和(上海)、李国威(香港南华)

前锋:李惠堂(队长,香港南华)、曹桂成(香港南华)、贾幼良(上海东华)、杨水益(香港南华)、冯景祥(香港南华)、张显源(荷属东印度群岛中华队)、郑季良、孙锦顺(上海东华)、卓石金、叶北华(香港南华)

就是这些英雄们,维护了中国队荣誉,在绿茵场上捍卫了中国的尊严。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13)

回国后的第二年,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李惠堂和这些球员们纷纷采用不用方式参与了抗战。

在日军的铁蹄之下,国土沦丧,山河破碎。

李惠堂多次组织足球义赛为中国军队筹款抗日,然而 1941 年 12 月 25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次年春天,汪精卫为庆祝伪满建立十周年,特命外交部长褚民谊和宣传部长林柏生联名给李惠堂致电,拟派专机接李惠堂和南华足球队到南京和伪满洲国各地巡回踢表演赛。

汪精卫欣赏李惠堂,甚至想让李惠堂留在南京主持政府体育政务。

李惠堂听了以后,他不愿意为汪精卫这等汉奸效劳,但汪精卫又派专机来接,这如何是好?

最后他考虑再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为了避开日本人和汪伪政权的追踪,李惠堂决定率领南华队去澳门访问,借此机会逃离香港,返回广东老家。

在返回途中受到了建国后担任副主席的李济深的接待,在分别时,他写了一首感怀诗,「世乱时虞历万难,今朝脱险向长安。桂林山水迎人笑,我正飘零意未宽。」

李惠堂回到家乡后,在祖宅过着简朴的生活,并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14)

为了维持生活,李惠堂担任了五华粮仓主任,但依然没有放弃他所热爱的足球事业,回到家乡后不久,他先后组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两次访问梅州市梅县区、兴宁、韶关等地,到各地巡回比赛,推动了山乡足球运动的发展。

1942 年,黄河决堤,出现了大量灾民,他响应宋庆龄的号召,慰问抗日伤病员,举办足球义赛,义捐。从韶关到桂林、南宁、四川整个大后方,义赛打了 138 场。收入全部捐给灾民,慰劳伤兵、孤儿等之用,更留下「海角归来奔国难,名成献艺赛频频」的诗句。

抗战胜利之后,李惠堂从内地返回香港,继续效力母队南华队

1947 年秋,李惠堂率南华足球队到东南亚访问,与泰国、新加坡等国足球队比赛十场,场场告捷。

李惠堂回到香港后,参加了香港对上海的一场足球比赛,已经 43 岁的他仍勇猛异常,接连攻入数球,结果以 5:1 战胜上海队,这场比赛也成了他「挂靴」的告别赛。

从 1923 年 18岁 代表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到 1947 年作为队长参加最后一场比赛,李惠堂在球场上度过了 25 年的时间。

新中国成立之后,贺龙作为国家体委主任,特意写信邀请在香港的李惠堂出任新中国国家足球队的主教练,因各种原因李惠堂未能成行。

之后李惠堂担任了亚洲足球协会副会长、国际足联副主席等职务。

85年前的这支中国国家足球队充满爱国之心的运动员们,只因为胸前“中国”两字,在没有资金支持、没有良好保障、住着最简陋的旅馆,吃着简单的食物,历经艰难险阻漂洋过海,只因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足球的风采,捍卫祖国的荣誉。

八十年前的国足什么样?为参加奥运一路筹钱  队长被评为世界球王(15)

85年后的今天,中国足球应该如何去做呢?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