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的凝聚力怎么不如以前了?

时间:2023-05-02 10:05:54 来源:98篮球网

谈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回忆一段历史。

那是2003年的春夏之交,当时全中国,尤其是北京,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非典”。

经历过“非典”的小伙伴应该都还记得,那是一种比新冠致死率更高的呼吸道传染病。而且,由于有病毒携带者从广东来到北京就医,结果北京成为“非典”最严重的地区,也就是名副其实的“疫区”。

当时的北京是什么样子?大街上少有人烟,公交车上除了司机和售票员,能有一两个乘客就不错了。以前的车水马龙都消失了,学校也停课了,那个时候也没有网课,学生们只能在家里自学做题。

之前的北京并不是这个样子,三环已经开始拥堵的不成样子,亚运村、方庄、团结湖都是北京最著名的堵点,很多外地人来北京工作、读书、做生意。

国安的凝聚力怎么不如以前了?(1)

但因为非典,在一夜之间,北京成了一座空城,除了北京本地人之外,外地人几乎都走光了。其实北京人不是不害怕,不是不想走,只是他们没地方去。

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

其实,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这并无可厚非,但对于本地人来说,故土难离也是事实,所以,“非典”的时候,陪伴北京渡过最艰难时期的,还是北京人。

举这个例子,相信很多国安球迷已经明白了,如今的国安,给人感觉没有以前的那股精气神,没有以前的那种凝聚力,是因为什么——就是拿这里当家的人太少了。

北京主场「ID:bjzhuchang」一直反对地域歧视,也绝对不是墨守户籍观念。但无论你是否承认,客观事实都在那里,能够拿北京国安当家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北京人,一种是国安人。

北京人,当然就是北京孩子,最典型的就是侯森。国安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安自梯队培养的年轻球员,比如于洋、张稀哲、杜明洋、巴顿、张瑀、郭全博。另一种是在职业生涯初期就来到国安,随后在国安成长起来的球员,比如杨智、朴成、李磊和王子铭。

这三种人,在这个城市里的每个角落都有。比如,北京孩子,那就是你或者我。而我们身边,也有那种从小就在北京长大的外地孩子,他们的父母是外地来京的早期“北漂”,而他们自己虽然不是北京户口,但从小跟北京的环境里长大。另外一种,在我们身边也很常见,就是那种一毕业就来到北京闯荡,最终在这里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人。

这三种人对于北京的归属感,可能各不相同,但如果要给归属感划一道标准线,这三种应该都是及格线以上的。

这一点,恐怕没什么异议。

而国安现在的问题就是出在这里。球队里有太多的球员,不属于以上三种类型,他们或是在其他球队已经成名,然后才来到北京。或是辗转多个地方,最后在北京落脚。这样的人,现在的北京城里也多如牛毛,你跟他们谈“归属感”,恐怕是对牛弹琴。

现在国安阵容中的北京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侯森,一个是韩佳奇。侯森自然不用多说,韩佳奇其实离开北京已经很多年了。所以,所谓的北京本土元素,北京国安其实已经快灭绝了。

国安的凝聚力怎么不如以前了?(2)

再往下的一个层级,就是国安梯队自己培养的“国安人”。按说,这本来应该是一个职业球队的核心力量,但在国安队中却也凤毛麟角。于洋、郭全博走后,不算侯森的话,张稀哲几乎是唯一的人选。除此之外也就是00后的这批小将,他们现在大多都已经不在队里,要么被租借出去锻炼,要么去了U21联赛,偶尔有留在一线队的,也因为经验不足,基本踢不上球。

这个群体的缺失,对于国安来说是最可惜的。本来,自张稀哲往后,93-94梯队国安冒出来过杜明洋和张瑀,他们都曾经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95梯队有巴顿,97梯队有郭全博,他们也同样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但最近两三年来,国安93-98年龄段的梯队球员全部从俱乐部里消失。而更小的00后球员,则根本没有机会踢上比赛。

因此,现在北京国安队里的“北京人”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侯森、韩佳奇,“国安人”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张稀哲一个。

国安的凝聚力怎么不如以前了?(3)

再往下,就是第三种,那些在北京国安成长起来的球员。比如,朴成、李磊、王子铭。

这类球员以前在国安其实挺多的,比如杨智和郎征就是最典型的,杨智来国安之前,虽然在广东当地小有名气,但少有人想到他能成为一代国门。郎征来国安之前,只是代表河北踢了全运会,没人能知道他能在中超立足。他们来到国安后,经过在国安的打磨,城成长为了非常出色的一员。

现在的朴成、李磊和王子铭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数一数,能够在“归属感”的及格线以上的球员,也就这么四五个人而已。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张玉宁、高天意、柏杨这种算不算第三类?毕竟他们也是年纪轻轻就来到国安,也是在国安获得了较大的成长。

但说实话,看看他们的履历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职业生涯里,国安并不是在他们身上打上最深烙印的那个球队。

张玉宁在来国安之前,已经是被认为97年龄段最好的球员,他很早就入选过国家队,并且还进过球。提起张玉宁,想到更多的还是他在荷兰的留洋和在国字号的经历。

高天意的情况也类似,他很小就在江苏苏宁打上比赛,当时欣赏他的人是名帅卡佩罗,卡佩罗离开后,高天意不入奥拉罗尤法眼,还被租借到了深圳队,后来又回到江苏苏宁效力,直到拿到联赛冠军。提起高天意,他身上江苏苏宁的烙印明显强过北京国安。

至于柏杨,这是一个连培养自己的母队都能够叛逃的人物,何谈什么“归属感”呢?

要说他们三人给球迷带来的归属感,恐怕还不如王刚和池忠国。虽然这两位来到国安的时候年龄都已经不小,但他们的职业生涯巅峰期确实是在来到国安以后。他们为人也比较踏实,场上也非常勤奋,而且由于在来到国安之前的职业经历相对比较坎坷和无名,所以他俩的“归属感”似乎比张玉宁、高天意还更强一些。

现在国安队中更多的球员,其实是那种在原来的球队有了一点点表现后,被国安买入,他们看中的是北京国安的发展平台强于母队,能够有更多的曝光度和关注度,也能够有更多的收入和成绩。

说白了,这部分人就是典型的现代“北漂”。吸引他们的是北京的资源,是国安的这个平台。

这些人里,以游走多个球队于大宝为代表。

所以,对于国安来说,“精气神”的坍塌,最核心的问题是在这三个方面:第一,出生在北京的人太少;第二,出自青训的人太少;第三,最近今年签下的默默无闻的潜力新星而且还能培养出来的太少。这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属于短时间难以改变的问题,而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核心问题,就是说,国安在最近几年,太轻易的放走了太多的梯队球员。尽管这些梯队球员没有天才,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只能是轮换或者替补,但问题就在于,这些梯队球员走后,国安引进的球员,也没有能够超过他们的,甚至绝大多数都还不如他们。

其实,我们可以翻开上海申花的阵容看一看,同为老牌球队,同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申花的凝聚力为什么仍然能够保持的住?

同样作为经济发达的超大城市,申花队中的上海人也不多,但仍然有曹赟定、柏佳骏、艾迪几名球员。因此,从本地人这一块来说,国安已经落后申花。

其次是梯队球员在球队中的比重。申花是在前几年将徐根宝的99-2000梯队整体买下变成了申花梯队,然后他们对这批球员重点的使用和培养,现在朱辰杰、蒋圣龙、刘若钒、周俊辰、汪海健等人已经都是球队的主力球员。这批球员的年龄比国安的00后们就大了不到1岁,但他们已经成为中超球队的主力,有的已经成为国家队主力,而国安的00后们如今还在征战U21联赛。

也就是说,跟国安相比,至少上海申花在“上海人”和“申花人”这两点上,远超北京国安的“北京人”和“国安人”。更何况,申花前年还引进了吴曦这样的“老申花”担任队长。

北京国安的问题在于。

“北京人”方面,踢球的孩子太少,偶尔有几个好的,也因为俱乐部、足协和家长之间的利益关系无法协调,而流失。这里面,韩佳奇其实就是最好的例子。

国安的凝聚力怎么不如以前了?(4)

“国安人”方面,国安梯队其实无论是中信时代还是中赫时代都在做,但一直没有做好梯队到一线队的衔接。尤其是这几年,自从李明担任国安俱乐部总经理以来。对国安梯队解散显得非常慷慨随意,而且每年还都引进一大批跟离开的梯队球员水平相当甚至不如的球员,所谓的“一年买一排,多数踢不上”这样的闹剧,表面上看对球队的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这些实力并不突出的球员,反而挤走了梯队球员,稀释了球队的“国安血统”。

除了“北京人”和“国安人”之外,这几年来李明也没有为国安引进什么成功的年轻球员,他引进的年轻球员,要么像张玉宁、高天意一样,早已经小有名气,要么像宁伟辰、郑一鸣那样无法成才。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历史上杨智、朴成、李磊这种在北京、在国安成长起来的球员。如果非得说有,王子铭可能算一个,但也是仅有的一个,而且也是可能即将就被废掉的一个。

因此,经过这几年的过于频繁且没有目的的人员流动,北京国安队中的“北京人”少、“国安人”少,“在国安成长”的人也少。第一类人“家在北京”,第二类人“成长在北京”,第三类人“北京是第二故乡”,都没有了。剩下的都是:北京是工作的地方,国安是个好平台。

长此以往下去,国安何来的“精气神”?何来的“凝聚力”?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