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罗任意球双响,养生球正确踢法!堪配慧能、烟蓑雨笠和师说!
沙特联第26轮,利雅得胜利客场对阵艾卜哈。上半场,半场战罢,加里卜射门被门线解围,C罗十分钟内上演任意球双响,马内破门扩大比分优势,尾声阶段,C罗挑射破门完成帽子戏法,1分钟之后又助攻苏莱希姆破门。半场战罢,利雅得胜利暂5-0艾卜哈;下半场,C罗被换下,加里卜破门完成双响,替补出场的阿利瓦连入两球完成梅开二度。全场比赛结束,利雅得胜利8-0艾卜哈,各赛事四连胜!
根据数据统计,C罗上一次任意球梅开二度已经是2011年的事。这是他第四次在比赛中通过任意球打进两球,具体如下:2008年英超对斯托克城,2009年欧冠对苏黎世,2011年西甲对比利亚雷亚尔,2024年沙特联赛对艾卜哈。
这两个任意球破门是C罗职业生涯第62次和第63次直接任意球破门。
C罗生涯至今有12个自然年完成多次帽子戏法,今年已经第二次戴帽,这也是C罗俱乐部生涯的第55次帽子戏法。这是C罗职业生涯的第65个帽子戏法。
C罗是沙特联赛历史上首位单赛季“上双”的球员,本赛季这位葡萄牙传奇巨星已经在联赛中为利雅得胜利打入29球,并送出了10个助攻。
C罗在沙特联,唱响了39岁养生球的高音部,惹得SIU球迷一阵欢呼,更激起一滩鸥鹭来黑,客观的来说,39岁能踢好养生球,已经是如同托雷斯一样的人生赢家之养生球阶段了。
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找到养生球的平衡点,绝大多数球星还是以伤病状态在养生球队退役的。
里贝里和罗本,也一样是这样的退役。
C罗在沙特联,应该还能踢几个赛季,这足以令人尊重。
就像王勃作品不多,一篇文章传世,就可以流传千年,超级巨星的光芒,太耀眼,连上天都要嫉妒他的才华。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选自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作者前往交趾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这篇序。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这样的才华横溢,一时难有对手。
苍天只好把他收了去。
而C罗,却还有养生球的对手,对面的利雅得新月,沙特联遥遥领先,虽然伤了米特洛维奇,但依然在高歌猛进,C罗的球队很难追赶。
希望C罗继续踢好养生球,减少伤病的可能性,让自己的养生球生涯延续,给自己的球迷继续带来快乐。快乐,是高于赚钱和踢球的,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每天忙忙碌碌,还不都是为了每天快快乐乐的,身体没有不适感,情绪没有内外忧患,这和赚多少钱有关系,但没有必然性。能够让身体和情绪保持健康快乐,需要找到类似养生球的快乐。
经常看笔者小作文的球迷,纷纷吐槽:好好写足球就够了,还夹枪带棒写那些文学评论,剪贴过来推荐文学诗词,累不累啊!
这个问题,也挺好回答:希望喜欢足球的人也了解文学,喜欢文学的人,也逐渐了解足球。
写小作文,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情绪找到快乐,不受羁绊。
就像很多文学作品里,经常要引用前人故事。连曹雪芹写《红楼梦》都要引用慧能偈子的故事,包括邱园的诗文,当然还有韩愈的师说精神。
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这首寄生草,就是邱园作品。
而韩愈的师说,曹梦阮并没有直接引用,而是通过对薛宝钗的描写,间接来体现韩愈的师说精神!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
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作者到国子监上任后,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作者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绝大多数人都读过这篇文章,因为是收录到中小学课本里的,再不喜欢语文课的,也都知道有这篇文章。
不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大概率是只隐隐约约记得韩愈的第一层意思,也就是评判耻学于师,倒也能够保持谦虚谨慎,时时刻刻向贤者学习。
而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必须要深刻理解韩愈的两层意思,除了评判耻学于师,还要勇于为师。
但很多时候,从事教育职业的人,都被学生和学生亲属们认为老师“好为人师”,芝麻和西瓜都管,搞得学生和学生亲属恨不能老师闭嘴算了。
很多老师,也就因此选择了闭嘴。
一个好人何苦为难另一个好人?
老师只能选择一个好学不倦的学生,才诲人不倦。
喜欢看笔者小作文的,就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部分,就足够了,其他不喜欢看的部分,就当作没看见。
就像喜欢C罗的球迷一样,看人要看优点,不要总是揪着小辫子,谁还不都会有光鲜的一面,还有不光鲜的几面呢。
人人不都是在扬长避短,露巧藏拙吗,每天辛辛苦苦的忙碌,也都是在努力展示自己光鲜的那一部分。
为C罗点赞,39岁能踢好任意球,已经非常冒险可能伤到脚踝或者膝盖、腹股沟了,不容易。
C罗若懂汉语,也一定会喜欢这句“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万事随缘,读者也随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