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力量太强,教练越来越“短命”,英式主帅文化正在消亡?

时间:2024-08-10 14:26:24 来源:98篮球网
资本力量太强,教练越来越“短命”,英式主帅文化正在消亡?(1)

在英格兰足坛,对主帅的崇拜是无法回避的。从巴斯比到弗格森,从查普曼到温格,从香克利到克洛普,从里维到克拉夫,从穆里尼奥到瓜迪奥拉,英格兰足球有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19世纪“伟人理论”的最后堡垒——用托马斯-卡莱尔的话说,英格兰足球的历史就是伟人的传记。

一些伟人在其俱乐部的球场外有自己的纪雕像,比如:阿森纳的赫伯特-查普曼和温格。利物浦的比尔-香克利和鲍勃-佩斯利,曼联的马特-巴斯比爵士和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伊普斯维奇的阿尔夫-拉姆齐爵士和博比-罗布森爵士),利兹联的唐-里维,狼队的斯坦-库利斯。这些主帅不仅赢得了人心,还赢得了奖杯。他们塑造了一个时代。

球员受人敬仰,但主帅——真正伟大的主帅——被置于神坛之上。他们的现代接班人毫无疑问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但如今,对主帅的崇拜已不再和以前一样。

我们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他们工作的细节——他们的总体理念、他们的阵容选择、他们的赛场管理、他们的激励能力、他们的公开言论,甚至他们在场边的形象、着装和肢体语言——但他们的预期任期和职责范围却大大缩短和变小了。

在最近离任的10位英超主帅中,平均任期为722天——不到两年。不过,克洛普在利物浦执教的近9年时间让这一数字大幅膨胀。在此之前的10年中,平均任期仅为348天。当一个主帅的战斗只持续一年,怎能指望他来塑造一个时代呢?

变化并非发生在一夜之间。二十年来,英格兰足球的权力结构一直在发生变化。所有权模式的多样化大大增加了经济利益,预示着一种体制将取代全能的主帅(manager),而主教练(heda coach)在从体育总监到首席执行官再到老板的指挥链中似乎很容易被取代。

有些人仍被称为“主帅”。瓜迪奥拉(曼城)、阿尔特塔(阿森纳)和埃梅里(阿斯顿维拉)在任期初期取得成功,根据新合同条款从“主教练”升格为“主帅”。这三人是英超教练界权力最大、饭碗最有保障的人物。曼联主帅滕哈格可上个月刚续约,但位子坐得可能没有那么稳。

资本力量太强,教练越来越“短命”,英式主帅文化正在消亡?(2)

但这其实与职位名称无关,这关乎俱乐部内部的权力结果。主教练应该在训练场上和更衣室里大展拳脚。在讨论引援时,他的意见可能会受到重视,但他不太可能在转会问题上拍板。在曼联的前两个夏季转会窗口,滕哈格有时会起主导作用,但现在新任体育总监丹-阿什沃斯和新任技术总监杰森-威尔考克斯将掌握决定权。

我们没有理由为主帅职责的精简而感到悲哀。想象一下,一名顶级教练主抓球队的引援/招聘工作(包括球员和幕后工作人员),并前往现场考察目标球员和下场比赛的对手,这简直令人抓狂,但以前事情一直都是这样的。弗格森在曼联大包大揽,其他人似乎也自然而然地渴望在更现代化的俱乐部中获得同样的权力和影响力。

后弗格森时代的模式现在或多或少已经普及,但在文化上,英格兰人仍然固执地认为主帅是一切的关键。如果一支球队运转不灵,那一定是主帅出了问题。

奇怪的是,许多俱乐部也是这样运作的。

自从两年前伯利和清湖资本领导的财团收购切尔西以来,切尔西已在转会市场上花费了10亿英镑,其中大部分都是有问题的。在此期间,他们的成绩几乎没有超过中游水平。当然,历任主教练们(图赫尔、波特和波切蒂诺)要为球队的功能失调负责。新上任的马雷斯卡希望得到更多的耐心。

长期以来,数据分析界一直争论不休,认为主帅的影响力被大大高估了,但研究表明,资金投入与成绩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当一家财大气粗的俱乐部在一任又一任主帅的带领下,表现始终低于预期时,就说明存在更大、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2009年出版的《足球经济学》一书中,记者西蒙-库珀和经济学家斯特凡-希曼斯基提出,只有极少数主帅会对一支球队的表现产生重大影响。希曼斯基研究了40家英格兰俱乐部在1978年至1997年间的支出,发现工资支出可以解释92%的联赛排名变化,而当时联赛强队和弱旅之间的贫富差距还不像现在这样大。

资本力量太强,教练越来越“短命”,英式主帅文化正在消亡?(3)

库珀随后在《金融时报》上写道:财富、知识和才能现在如此集中于英超联赛的高层,以至于“主帅很可能被毛绒玩具熊取代——大概是全部20个,而不是只有1个——而他们俱乐部的联赛排名不会改变”。他认为,“主帅主要是作为球迷、媒体、赞助商和球员的营销工具。由于他实际能做的不多,所以最关键的是他的形象”。

当然,在有些俱乐部,主帅/主教练的特点(通常是负面的)似乎并不重要。但也有一些俱乐部,主帅/主教练的特点影响了球队的成绩和比赛风格。

总有人不顾一切地贬低瓜迪奥拉的成绩,指出他在巴萨、拜仁和曼城都拥有令人羡慕的竞技和经济资源。但瓜迪奥拉恰恰推翻了主帅只是“营销手段”的观点。他的执教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无法忽视。

瓜迪奥拉的成功凸显了顶级执教水平的价值。克洛普在利物浦的9个赛季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阿森纳和维拉在阿尔特塔和埃梅里的带领下所取得的进步也是如此。去年夏天,伊拉奥拉和波斯特科格鲁接手伯恩茅斯和托特纳姆热刺后,对各自球队打法做了重大调整。

在这批英超主帅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一位新人。

伊普斯维奇在2021年12月请时年35岁的基兰-麦肯纳挂帅,后者首次担任成年队主帅。当时,他们在英甲级联赛排名第12位。两年半的时间,他们连跳两级,回到阔别22年的英超联赛,麦肯纳希望他们进取的球风能继续带来红利。

过去十年的发展——主帅职责的剥离以及更复杂的传控和非传控打的出现——增加了执教工作的重要性。与传统意义上的球队管理相比,执教工作的重要性从未如此高涨。

但是,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教练,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如今,同样重要的是——有能力且意愿在一套体系下工作并接受约束。足坛许多顶级主帅都是强势、粗暴的人物,但现在愿意忍受幕后对抗的俱乐部越来越少。

过去几个月里,三家最大的英超俱乐部曾在市场上寻找新主帅——利物浦找克洛普的替代者,切尔西找波切蒂诺的替代者,曼联在上赛季末积极物色滕哈格的替代者,最终发现没有更合适的,那还是先留着现任吧。

资本力量太强,教练越来越“短命”,英式主帅文化正在消亡?(4)

三位曾经成绩显赫的教练也出现在市场上——穆里尼奥(1月被罗马解雇)、孔蒂(去年3月与热刺协商后离队)和图赫尔(2月宣布赛季结束后离开拜仁)。本赛季结束后离开布莱顿的德泽比也是如此,他才华横溢,但却反复无常。曼联与图赫尔和德泽尔比进行了认真的谈判,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切尔西和利物浦对他们并不感兴趣。

利物浦也没有考虑穆里尼奥和孔蒂,倒是谈过德泽尔比,但最后也没选他,原因之一是他的风格问题,另外就是他上赛季与布莱顿老板、高层闹得挺大挺僵。利物浦之所以选择斯洛特,主要是考虑到他作为教练的能力、与克洛普的相似之处以及一些有趣的不同点,同时还考虑到他愿意在前东家费耶诺德的成功架构下工作,而不是像德泽尔比在布莱顿那样制造内部摩擦。

切尔西的情况有所不同。在短期内经历了图赫尔、波特和波切蒂诺(以及之前的孔蒂、穆里尼奥等人)之后,他们想换种活法。最后选择了马雷斯卡(2021年在意大利帕尔马执教了14场一线队比赛,上赛季在莱斯特城执教了53场比赛),并曾认真考虑过麦肯纳(在伊普斯维奇执教了131场比赛)和托马斯-弗兰克(作为俱乐部教练在丹麦布隆德比和布伦特福德执教了近400场比赛,但缺乏带顶级强队的经验),这说明他们对某类一人物的偏爱——不一定是“唯唯诺诺的人”,但应该比波切蒂诺,尤其是图赫尔更听话。

困难在于,当一家俱乐部在过去几年里像切尔西一样拒绝改进时,这就表明——正如吉姆-拉特克利夫爵士在2024年初入股曼联后所说——根本问题在于“环境”,而不是教练。今年夏天,曼联对管理层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但仍坚持留用滕哈格。相比之下,切尔西却掷骰子任命了另一位新主教练,似乎并没有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引援策略是否明智。

这就是现代足球的最大矛盾:许多俱乐部的决策者对待教练和执教艺术的方式如此随意,但他们期待着成绩飞快好转,但如果成绩没有好转,或者好转之后没有持续,他们就会迅速换掉教练。

主帅和主教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脆弱,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容易可有可无。斯洛特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在利物浦会得到足够的时间。因为他与利物浦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合同,但马雷斯卡知道,切尔西的5年合同不能保证管理层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波特在去年4月被解雇,而当时他与切尔西的合同才执行了7个月。

资本力量太强,教练越来越“短命”,英式主帅文化正在消亡?(5)

同样,很难想象续约1年会让滕哈格感到有保障,因为在曼联坛图赫尔、德泽尔比和麦肯纳等人选的过程中,滕哈格的饭碗一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人们仍然倾向于通过巴斯比和弗格森的成就来看待曼联主帅,并想象着滕哈格等人可能会恢复梦剧场昔日的荣光,只要他能得到弗格森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那段苦日子里所得到的时间和耐心。

但对主帅的崇拜正在失去其毋庸置疑的吸引力。

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对他们所做的一切如此感兴趣,但越来越少有人能得到时间去打造一些东西。曾经,弗格森(在曼联执教27个赛季)和温格(在阿森纳执教22个赛季)被视为同类教练中的最后里昂位一样,如今,克洛普(在利物浦执教9个赛季)和瓜迪奥拉(即将在曼城执教第9个赛季)或许也是一样。

在现代足球中,九年似乎就是永恒。

阿尔特塔和埃梅里可能会在阿森纳和维拉有建立帝国的计划,但这种说法还很遥远。埃迪-豪已经公开质疑他在纽卡斯尔的根基是否像他想象的那样牢固。该俱乐部最近在沙特老板的带领下复苏,主要建立在豪的愿景和他建立的关系之上。但在经历了一个夏天的高层动荡之后,豪似乎意识到脚下的沙子可能正在移动。

这就是现代足球的特点。英格兰足球史上的“伟人理论”依然存在。但其背后的文化和条件已经面目全非。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