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的第二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当时的意大利统治者墨索里尼对足球比赛非常狂热。他下令意大利队必须要在家门口夺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用尽了各种手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句“要么夺冠,要么去死”。
在墨索里尼的高压命令,以及各种场外手段的共同作用下,意大利队最后终于夺冠。
没有卫冕冠军的世界杯比赛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在乌拉圭顺利举行后,意大利队获得了第二届世界杯的主办权。
不过由于在第一届世界杯时,多数欧洲国家抵制乌拉圭世界杯。所以第二届世界杯在欧洲举办时,南美国家中除了巴西队和阿根廷队参赛外,其他国家都选择了抵制,其中就包括第一届世界杯的东道主和冠军乌拉圭队。
这样,第二届世界杯就成为了没有卫冕冠军的世界杯。
最后来到意大利参加比赛的共有四个大州的16支球队,分别是:意大利、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德国、西班牙、法国、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比利时、荷兰、巴西、阿根廷、美国、埃及。
当时的比赛赛制和现在也不相同,没有小组赛,16支球队直接进行淘汰赛,最后产生决赛的两支球队争夺冠军。
为了冠军,意大利人想尽一切办法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对于在本土举行的世界杯非常重视,倒不是因为他喜爱足球这项运动,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意大利经济陷入困境,人心动荡,墨索里尼急需用一次胜利来凝聚人心,维持统治。
于是墨索里尼下令,意大利队必须要夺冠,他公开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要么夺冠,要么去死”,来激励队员们。
不过足球比赛并不是简单的嘴炮就行,为了达成夺冠的目标,意大利人做足了工作。
1、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归化”球员,为意大利队效力
由于当时国际足联的各项规则还不健全,对于球员们转换国籍、会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意大利队在全球范围内花费重金,网罗了多名实力强劲的球员,甚至包括在上届世界杯为亚军阿根廷队出场过的路易斯·蒙蒂、切勒·安德廖洛等人,这样使意大利队的实力大增。
2、威逼利诱,买通裁判
根据当时的比赛规则,东道主有权指定比赛的主裁判。比赛前,多名裁判被墨索里尼邀请参加晚宴,其中就包括执法意大利最后3场比赛的瑞士人梅塞特、瑞典人埃克林德,这两人在意大利队夺冠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2轮淘汰赛意大利队迎战西班牙队,主裁判是梅塞特,他多次做出偏向意大利队的判罚,甚至在意大利人冲撞西班牙队门将的时候,他竟然闭上了眼睛,以没有看到而拒绝判罚。
半决赛中,意大利队迎战当时公认的欧洲强队奥地利队,主裁判是埃克林德,他自然对意大利队关照有加,意大利人顺利的以1比0击败对手打进决赛。
墨索里尼对于埃克林德的表现非常满意,他决定让埃克林德继续执法决赛。
惊魂决赛,墨索里尼最终如愿最后决赛的对手是捷克斯洛伐克队,他们刚刚在半决赛中3比1击败了德国队,让墨索里尼预想的意大利队和德国队会师决赛的愿望落空。
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建国才16年,而且在帝国主义的环绕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国、小国,墨索里尼认为他们不配和意大利人相提并论。于是他在决赛前再次向球员们发出死亡威胁,一旦输掉决赛,全部处死,不知道那几位为了钱而归化的球员是不是后悔了?
1934年6月10日,在可以容纳55000名观众的罗马国家体育场,万众瞩目的决赛打响了。
可能是赛前墨索里尼给球员们施加的压力太大,比赛中他们畏手畏脚,只是立足于防守,并不敢大举进攻。反而是捷克斯洛伐克队敢打敢拼,占据了场上的主动,要不是主裁判埃克林德和门框帮忙,捷克斯洛伐克队早就领先了。
下半场第71分钟,捷克斯洛伐克队的普克禁区内射门将球打进,这个球进得毫无争议,埃克林德也没有办法了,这时留给意大利队的时间只有20分钟了!
这时候的意大利队员们彻底醒悟了,他们要为自己的生命而努力,在场上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终于在第81分钟由奥尔西扳平了比分,比赛被拖入加时赛。
彻底放开的意大利队在第95分钟由梅阿查策动攻势,斯基亚维奥打进绝杀进球,意大利队最终捧起了世界杯!意大利队员们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死里逃生!
1934年世界杯的影响由于墨索里尼肆无忌惮地干涉比赛,本届杯赛后国际足联出台了两条规定:
1、主裁判不再由东道主指定,改为由杯赛的裁判委员会确定;
2、在世界杯的比赛中球员只能代表自己的国家出战。
而梅塞特和埃克林德两位给予意大利队极大帮助的裁判,在赛后被国际足联直接吊销了裁判资格,以示惩罚。
1934年的第二届世界杯已经过去快90年了,在墨索里尼的死亡威胁下意大利队最终成功捧杯,不过球迷们更关注的还是如果意大利人输掉了决赛,球员们会不会真的被处决?